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通过科举制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清代,自顺治入关开科取仕,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岁恩科为止,一共开了一百十二科,取了一百十四位状元。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画双馨,名震朝野。状元书画虽不是职业书画,但由于状元...
袁伟将军向武汉经济开发区赠送他的作品 记者 李葳 摄 作品首次在家乡武汉展出 昨日,自己的字画第五次全国展览,71岁的袁伟将军心情不一般。“这是我第一次回到家乡武汉展出”。 籍贯武汉市黄陂区的袁伟将军,有众多头衔,包括八一书画院院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4年前,他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幅书法作品“观海听涛”。 昨日,谈起2009年...
书法家韩宁宁从10月21日开始,由北京开始驾车南下,进行书法交流和拜访书友,于11月8日圆满返回。 韩宁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员、北京市书法家篆刻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篆刻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子书画院院士。 韩宁宁此次南行,来回18天,总行程3750公里!分别在山东青州、日照,江苏无锡、苏州,浙江杭州、海宁...
11日上午,为期5天的“诗情墨韵”——岳修武书法作品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宋华平,郑州市领导王璋、白红战、李秀奇、刘全心、李元法和省市老领导、书法界数百人参加开幕式。 此次作品展由市委宣传部、省书协、市文联主办,以历代诗人咏郑州为主题,岳修武先生精心挑选了百余首古今诗人的诗词,用书...
在“文化苦旅”的跋涉之后,知名学者余秋雨在新书《极端之美》中开讲中华文化美学,详细解说了“举世独有的三项中华文化极品:书法、昆曲、普洱茶”,引领读者品味东方文化的灵性之美。余秋雨表示:“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而普洱茶与昆曲、书法正...
展览海报 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中华艺术宫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2013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书法、版画邀请展”开幕式于2013年10月31日下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开幕式由王鲁湘...
【口播】推广闽都文化,弘扬本土艺术。新闻110午报“闽都艺苑”每周末如期和您见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中青年书法名家——黄方明。年轻时在厦门大学企管系学习期间,因课余时间较多,他想学习一门技能,最初的时候,他曾学弹吉他,学习半年,进步不大。在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厦大教授、时任厦门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余纲先生,于是对书法产生了兴趣,自称笨手笨脚...
我与书法家熊百之的相识,颇具戏剧性。上世纪70年代末,一天早晨我爱人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下午有人会帮自己的妹妹介绍对象,让我一定要和她回娘家一趟,帮着掌掌眼。那天午后的阳光有点扎眼,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岳父的书房。“来了!来了!”顺着人声,我看到了两位年轻人,其中一位瘦瘦高高、斯斯文文的样子。我的岳父杨林是一位书画家,他一眼认出了这位瘦高的年轻人正是当时书法界的青年翘楚熊百之,当...
15日,《儒风墨韵――孔子后裔孔祥胜书法作品展》在广州博物馆专题陈列厅进行展出。孔祥胜是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孙,也是曲阜市孔府文物档案馆馆长,其作品稳健古雅、温和醇厚,富有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此外,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圣迹图》也将与观众见面,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连环画,此次展出的版本来自明代弘治年间的三十六幅彩绘绢本,...
10月15日上午,“中国梦•燕赵情———情系太行红色主题书法作品展”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开展,200多幅书法作品一一陈列。这次展览由河北工人报社主办,河北省榜书协会承办,展期到10月20日。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有“中国梦”、“燕赵情”、“善行河北”、...
作为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书法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历经数千年依然散发着蓬勃生机和动人魅力,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书法家如同接力赛跑一般,以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探寻艺术发展道路,让书法艺术的精粹得以提炼、得以传承、得以发扬,才有了今天兼具传统风骨与时代精神的现代书法。 此次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作品书法展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承办,参展作者均...
【口播】艺术,艺术家,我想这些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很多人觉得自己离艺术很遥远。什么是艺术,艺术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柴米油盐有关系吗?然而,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中无处不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的同时,让我们更加憧憬、向往我们的生活。同样,艺术也无时不刻的在感受着生活。本周开始,每周末《新闻110午报》联合福州市书法家协会、海峡书画艺术网推出《闽都艺苑》版块。通过我们...
近日,北京园博园古民居“吴巍简帛书法展”的四合院内,我国著名收藏家、鉴赏学创始人刘文杰先生与吴巍先生的弟子欢聚一堂,共同欢歌庆中秋。在现场,刘文杰先生还就“书法和乐律的关系”与吴巍先生的弟子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刘文杰先生首先从古琴的发展历史谈起。他认为人们的感情交流首先是通过音乐进行的,而后才是书法的交流。 湖北曾侯乙墓挖掘出来的古琴约出现于...
近日,家住红桥区光荣楼的耄耋老人孙正友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希望通过本报晒一晒自己的手抄《三国演义》。 来到孙大爷家,记者看到了他视若珍宝的“手抄三国”。20卷手抄本,每一页都是干净整齐,每一个小楷字体都是雄健洒脱。抄写这部将近六十万字的《三国演义》,孙大爷一共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当问起原因时,孙大爷说:当时自己练习书法总是写得好看了就送人,写得不好了就扔。于是就想试一试抄写...
舌尖之说,已成昨日趣谈。什么都跑到舌尖上去了,书法也要凑这番热闹吗?倒也未尝不可,只要言之成理。理又在何处?赏习书法作品者,多只留意笔墨,而忽略其文之情之味,颇为遗憾。今舌尖之论,特要从几件论佳肴美酒的法帖中,缘情寻 “味“,以助书兴,岂不是有益之举。 品赏几件“舌尖上的书法” 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是杨凝式的一封信札,全文如下: 昼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